粤港澳大湾区 | 粤港澳大湾区绿金联盟年会:可持续投融资赋能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4年9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年会在广州顺利举行。围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绘就湾区绿美新画卷”的主题,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媒体等近400名重要嘉宾参与了此次大会,并见证了广州接棒澳门,正式开启联盟轮值主席城市新一年(2024-2025)。现场举行3项绿金项目签约,发布7项重要成果、1项倡议。(阅读原报道)
大会现场|图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年会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近年来充分利用三地区位优势,不断探索绿色金融发展与绿色金融安全、绿色低碳投融资的新模式、新路径,提升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的质效,为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在大会“绿色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圆桌会议环节,必威在线登录 (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投融资项目研究员苏亭介绍了过去一年WRI在大湾区开展的绿色和转型金融方面的主要研究:
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投融资项目研究员苏亭|图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年会
1转型金融
针对广东省钢铁、水泥、石化、陶瓷四个高碳行业,WRI支持、参与了聚焦《转型金融目录》框架内容的相关工作和研究,为大湾区转型金融实践落地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发现,广东省可以结合自身试点碳市场所积累的企业碳排放数据基础,将碳强度目标值和基准值作为识别转型活动的技术参数,以更加有力地推动省内企业采取先进技术,降低碳强度,也为广东落实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在转型金融领域探索实践亮点。
2信息披露
作为确保转型金融透明度和可信度重要的手段之一,WRI与合作伙伴在深圳开展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对深圳161家金融机构的披露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深圳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港交所气候信息披露咨询、ISSB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希望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在大湾区与国际标准的趋同和优秀实践。
3企业碳账户平台
支持合作伙伴就全国各地的碳账户平台的实践开展研究,对比不同地区的企业碳账户模式,总结经验并识别共同挑战。今年7月,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地方人行的牵头下,深圳企业碳账户正式上线,核算企业近50家。WRI将通过对企业碳账户平台模式的进一步研究,支持这一模式在更多城市推广,并拓展更多样的应用场景。
会议圆桌:“绿色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图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年会
WRI研究显示,大湾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约13万亿元的绿色投资,其中道路交通、建筑业、制造业所需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需求的55%左右,超7万亿元。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实现双碳目标转型的过程中,预计将有逾2.3万亿元的深度减排活动(特别是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低碳转型)无法获得绿色金融的支持,而目前转型金融工具仍相对匮乏[1]。因此,大湾区需要加快建立转型金融目录标准与信息披露机制,实现区域内的互认,并支持转型金融相关的金融工具开发,为大湾区的低碳转型扩大融资规模。
结合过去的研究及大湾区的发展特点,WRI为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提出以下建议:
1.大湾区可作为转型金融标准区域协同的试验田,推动制定“双碳”目标下的行业转型目标,建立科学可信的转型金融标准:大湾区可探索建立粤港澳转型金融的协同机制,将港澳资本市场与广东的产业转型市场进一步衔接,引导资金更好支持湾区的能源与工业低碳转型。此外,大湾区也可从行业转型目标着手,根据产业特点、技术潜力和企业布局,制定行业转型标准和评价体系,并考虑开发企业转型目标的设定工具,为转型金融标准的互认与协同奠定基础,也支持金融机构编制转型规划。
2.大湾区可利用数字工具和政策配合,以供应链为抓手,推动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和转型升级:无论是产品碳足迹还是范围三减排,中小企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们往往面临着数据基础不足、碳核算成本过高、缺乏专业能力等困境,难以获得转型或者绿色资金的支持。大湾区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探索制定本土化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标准,并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利用线上工具与政策支持,降低中小企业的披露成本,助力“公正”转型。
本次年会由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香港绿色金融协会、澳门银行公会、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深圳绿色交易所、大湾区碳中和协会、澳门绿色低碳产业协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行业协会、广州融资租赁产业联盟、WRI、葡中工商会澳门分会承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碳金融中心协办,并由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广州银行、广州农商银行、中诚信绿金支持。
参考文献
[1]《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机遇》//www.johnlhitch.com/research/Decarbonization-pathways-G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