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定于202411月在阿塞拜疆召开,此次大会聚焦于气候融资新目标的谈判,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争取更多共识与成果,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于众多气候脆弱国家而言,COP29是一次寻求推动低碳经济转型、提高气候韧性所需的关键资源和承诺的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为了深入探讨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应对中的创新模式、成功案例与未来展望,在COP29举办前夕,由澎湃新闻主办、气候月刊《临界点》承办的“COP29前瞻:气候影响加剧,行动何以加速”国际研讨会于919日在北京顺利召开。必威在线登录 (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作为圆桌嘉宾及特约评论主持参与了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际组织、国家智库、科研机构以及在地NGO等多领域嘉宾,围绕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资金、技术与适应能力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议强调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贡献与领导力,特别是在推动南南合作、绿色经济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嘉宾们就如何激发发展中国家内在活力、构建有效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广泛探讨,并为即将召开的COP29大会及未来全球气候治理行动提供了宝贵建议和前瞻性思考。通过此次研讨会,各方共同凝聚共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全球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1

COP29前瞻:气候影响加剧,行动何以加速”国际研讨会|图源:澎湃新闻

01发展中国家气候治理可借鉴中国经验

作为持续关注并深度报道气候议题的权威媒体,澎湃新闻一直致力于挖掘并传播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沿资讯与深刻洞察。澎湃新闻以《临界点》气候月刊为载体,深度剖析气候变化的全球脉动,全面覆盖极端气候事件、权威解读气候科研成果、紧跟国际气候治理动态、对话气候领域领军人物、讲述气候变迁下的个体命运,探寻适应与解决气候危机的多元路径。

2

澎湃新闻编委吴挺|图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编委吴挺在致辞中强调,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绿色低碳是增强韧性和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尤为艰巨,而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对于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国际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澎湃新闻将继续发挥其专业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促进多方对话与交流,呼吁各方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契机,推动全球向更加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转型,共同探索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年7月,2025气候转型联盟(ACT2025)发布了最新《行动倡议》,阐述了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应当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气候脆弱国家提供支持。这些行动举措对于在2024年和COP29期间重建国际互信和团结不可或缺,但仍需各国进一步做出全面承诺。

3

尼日利亚亚历克斯·埃库埃梅联邦大学气候变化与发展中心主任、2025气候转型联盟(ACT2025)重要伙伴Chukwumerjie Okereke教授|图源:澎湃新闻

尼日利亚亚历克斯·埃库埃梅联邦大学气候变化与发展中心主任、2025气候转型联盟(ACT2025)重要伙伴Chukwumerjie Okereke教授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并在其主旨发言中,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Okereke教授强调,尽管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有所行动,但当前进展尚未步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航道。他特别指出,孟加拉、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灾害应对能力不足的双重困境。

作为ACT2025的积极推动者,Okereke教授介绍了ACT2025联盟如何通过强化联合国框架内的讨论和谈判,制定出针对气候变化的优先行动方案。他对即将到来的COP29大会提出四点期望:一是推动更加积极有效的资金共享机制;二是加强减缓气候变化所致损失与损害;三是提升气候适应能力;四是确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的技术与行动支持。

Okereke教授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绿色经济、团结行动及知识共享等方面的贡献,并期待中国在COP29及未来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领导力,特别是在加强对脆弱国家的支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公正转型方面展现更大担当。他呼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共同推动资金、雄心与气候决议的落实,确保全球能够公正、便捷地迈向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4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图源:澎湃新闻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则分享了中国在南南合作中的行动进展和成功经验,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贡献。他指出,南南合作的核心在于发展中国家如何携手走出一条既符合自身国情,又能快速且绿色发展的新道路。在此过程中,确立清晰的战略愿景、设定具体目标、构建有效机制及出台配套政策,其重要性远超单纯的资金援助。

刘世锦认为:“政府明确坚定可信的目标,对建立长期预期是最为关键的。”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绿色转型成果显著,为中国乃至全球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创新能力。

他强调,“绿色转型立足于创新”,中国通过光伏、风能、氢能等新技术,实现了从高碳到低碳、零碳的跨越,成本大幅下降,使得经济增长与减碳从冲突走向共赢。刘世锦表示,这些经验对南南合作具有深远启示,发展中国家需要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制定明确减排目标,并创造绿色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发展中国家应选择基于创新的低碳绿色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避免重蹈先排放后治理的覆辙,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02全球气候行动:多国协作共筑应对挑战之基

据研究估算,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资金需求将飙升至每年数千亿美元,这一巨额资金缺口亟需公共和私人资本的共同努力来填补。鉴于今年的COP29将聚焦于气候融资新目标的谈判,COP29又被称为“气候融资缔约方大会”(Finance COP)。本次研讨会的首个圆桌论坛围绕“COP29前瞻:《巴黎协定》十年在即,南南合作如何助力全球气候行动”展开讨论。

5

论坛圆桌:“COP29前瞻:《巴黎协定》十年在即,南南合作如何助力全球气候行动”|图源:澎湃新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原副院长王毅

王毅表示,尽管《巴黎协定》签署后全球气候治理有所进展,但实现目标之路仍漫长且充满挑战。他强调,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NDC)模式虽为各国提供了灵活性,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巨大差距。

王毅指出,COP29作为《巴黎协定》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其核心议题之一是新气候集体量化资金(NCQG)的落实。然而,发达国家在资金承诺上的含糊其辞,以及全球盘点机制的复杂性,使得资金成为达成新共识的关键障碍。“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各国虽有责任差异,但共同目标清晰明确。缺乏国际合作,我们仅凭单一国家之力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使命。”

王毅呼吁各国应超越短期利益,共同为长远目标努力,通过加强合作与机制创新,为COP30及《巴黎协定》十周年庆典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他还特别提及中国在2021年作出的“不在海外新建煤电”及“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的承诺,这一承诺在中非合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王毅强调,尽管发达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负有更大责任,但中国正通过南南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他同时指出,非洲国家能源基础薄弱,中国将重点支持这些国家实现清洁能源的普及,以满足其能源需求并推动能源转型

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

方莉则从经济体系变革的视角分析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动向。她指出,气候变化已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体系,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低碳转型的认识不断提高。

她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起的国际可持续标准委员会(ISSB)为例,说明碳披露已成为企业融资和市场竞争的重要考量因素。此外,大型跨国企业通过科学碳目标(SBTi)推动供应链低碳化,不仅带动了自身减排,还促进了全球绿色产业链的形成。方莉也特别提到了WRI参与支持的 “非洲光带”项目——作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目旨在于2024年至2027年间出资1亿元人民币(约合1400万美元),解决至少约5万户非洲地区无电贫困家庭用电照明问题,体现了中国对非可再生能源投资模式的转变——在传统的大型集中式项目的基础之上,开始向“小而美”的分散式项目转型,不仅关注“大骨架”,也更重视“毛细血管”。

方莉还指出,《北京行动计划》中的多项合作举措,包括与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公发组织及世界银行的合作,进一步拓宽了中非合作的模式,为非洲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她认为这是南南合作助力非洲国家实现能源转型的生动实践。她对未来中非及全球气候合作充满信心,认为通过类似南南合作模式的推广,可以有效促进资金机制的创新与合作内容的深化,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重要力量。

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亚洲区主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龙迪

龙迪则从法律视角出发,呼吁各国加快气候变化专门法的制定与实施。他指出,《巴黎协定》虽已奠定法律框架,但具体执行还需各国国内法律与政策的支撑。欧洲在气候立法上的领先地位,特别是通过诉讼推动转型的做法,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

龙迪强调,COP29应作为契机,促使各国加速立法,以法律手段保障气候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龙迪特别提及中欧在绿色产业合作的深厚潜力与广阔前景。尽管面临贸易分歧,双方在绿色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依然稳固且历史悠久。中国绿色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全球贡献了高效、经济的绿色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和产品理应成为国际市场的优选,惠及欧洲乃至非洲。

龙迪建议,中欧合作应超越简单的产品交易,深化至共同生产领域,通过联合生产,各国能共享技术成果,规避市场垄断风险,携手推进全球气候转型。他还分享了中国与印尼绿色合作的成功案例,相信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绿色转型领域加强合作具有巨大潜力。龙迪呼吁欧美国家把握机遇,与中国在绿色领域探索双赢合作,共同加速全球气候转型进程,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更强动力。

03地方气候适应:亟须强化社会力量的自下而上动员策略

在研讨会的第二个圆桌论坛上,来自一线的NGO代表围绕“气候变化‘新常态’下,如何同时推进减缓与适应行动”的主题分享了各自领域的实践与见解。

9

论坛圆桌:“气候变化‘新常态’下,如何同时推进减缓与适应行动”|图源:澎湃新闻

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理事长袁进

袁进详细介绍了山西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探索与挑战。他指出,作为备受关注的资源型经济大省,山西经历了“兴于煤”、“困于煤”的转型阵痛。近年来,山西通过提升先进产能占比、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及推动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能源结构的初步优化。然而,煤炭经济的高波动性使得转型压力巨大。

袁进强调,地方主导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需要政府明确目标、提供充足资金、开展前瞻性研究,并加强跨区域合作交流。以山西为例,国家层面应尽早出台退煤路线图,为地方转型提供确定性,同时设立专项转型资金,支持煤炭主产区的经济转型与生态修复。

自然之友气候战略总监刘金梅

刘金梅从公众倡导的角度探讨了气候适应的重要性。她介绍了自然之友发起的“玲珑计划”,通过动员具备专业能力的个体在各自领域内发挥作用,推动地方气候适应行动。

刘金梅分享了三个案例,包括景观设计师改造社区空间提升居民适应高温热浪的能力、城中村居民自发组织改造基础设施应对暴雨威胁等。她指出,尽管中国在减排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作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脆弱的国家之一,提升气候韧性同样关键。她呼吁地方政府在注重减排的同时,应加大气候适应方面的投入,定期更新风险评估,并设立灵活资金以支持地方气候适应项目。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

马军则从大数据应用的视角阐述了推动气候治理的新途径。他提到,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大规模监测和发布环境数据,中国有效提升了政府监管和公众参与度,推动了企业减排。

马军认为,在气候治理领域,同样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基础设施,通过监测和披露企业碳排放信息,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他介绍了中国正在推进的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指引编制工作,以及数字化碳核算解决方案的应用,这些举措将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马军强调,明确的目标设定、有效的评估体系、科技投入以及社会动员,是推动地方气候行动的关键要素。

针对“在推动地方主导的应对气候行动上,还需要哪些支持”的共同问题,三位嘉宾一致认为,明确的目标和政策指引是前提,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基础,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是动力,而广泛的社会动员则是关键。通过政府、企业、公众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03加强全球合作,共迎气候挑战:中国与全球伙伴并肩前行

在特约评论环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与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两位嘉宾围绕中非合作论坛、中美会谈成果以及循环经济论坛等议题,分析了当前气候变化治理的新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就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与未来合作路径提出了见解。

13

特约评论|图源:澎湃新闻

方莉首先提到,当前气候变化议题已从单纯的谈判扩展到更广泛的对话与合作,涉及能源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复杂性领域。王毅对此表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需基于共同规则,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

他指出,气候变化问题复杂,涉及面广,需要系统性的变革,包括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在谈到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时,王毅强调,“我们需要互相去关注对方的关切。”中国正不断深化南南合作,并在与美国、欧洲等国的复杂关系中寻求共识与合作。面对供应链、地缘政治等多重挑战,各国应加强沟通与交流,以共赢为目标,特别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供应链构建等方面,需要国际合作与创新,通过实践中的学习与尝试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

王毅还特别指出,要在碳中和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需要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创新的合作模式。他建议,可以通过联合履约、碳排放交易等方式,促进不同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非之间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两位嘉宾一致认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各国必须要消除合作的障碍,共同推动系统性变革,以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将继续作为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也正如王毅所说,“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问题,大家通过合作能够取得双赢的结果,并非一个零和博弈。”

14

2025气候转型联盟(ACT2025)外交与伙伴关系经理Gabrielle Swaby |图源:澎湃新闻

研讨会最后由2025气候转型联盟(ACT2025)外交与伙伴关系经理Gabrielle Swaby进行总结发言。Gabrielle指出,会议中多个观点值得深思,尤其是关于资金、损失与损害以及创新机制的探讨。

她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重要角色,认为中国能够推动国家间的联系与交流,共同应对脆弱性挑战。在谈到创新道路与气候融资时,Gabrielle认为这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所在。她提到,绿色的通行理念应被整个社会所接受,这将有助于推动低碳产业的进步。同时,她对中国在能源转型和地方政府参与方面的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然而,Gabrielle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她强调,公平公正转化是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一环,各国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仍有很大空间。自巴黎协定以来,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继续努力。同时,Gabrielle对中国在全球能源行动中的领导力表示了肯定,并鼓励中国继续加强团结,发挥领导作用。她期待与各位专家和嘉宾继续进行深入讨论,共同推动气候转型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