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中国环境报

四川省清洁能源资源富集,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稳居全国前列。同时锂矿资源丰富,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产能优势突出,全国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已在遂宁建成,全球一流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在宜宾加快建设,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具备动力电池产业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

1

图源:pixabay

但目前从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各环节来看,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锂矿资源海外依赖度达70%以上,容易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海外运输会带来更高的碳排放量。二是基础锂盐和锂电正极、负极材料等产业链中上游环节能耗、污染物和碳排放量较大,绿色低碳特征不明显。三是后端新能源汽车产业延伸不足,新能源汽车生产及推广应用滞后于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四是《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等国际政策和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净零排放目标要求,对整个产业链碳足迹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提出更高要求,距离打造具有中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低碳产业链还有较大差距。

为发挥四川清洁能源优势,推动产业链中上游环节减污降碳,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挑战,提升产业链含金量、含绿量,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首尾两头补链,提高产业链含金量。从境外、省外、省内3个维度构建锂资源保障体系,支持有条件的省内龙头企业组建海外锂电产业联盟,增强安全高效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能力,积极参与开展省外盐湖锂、锂云母科研技术攻关,拓宽锂资源开发利用渠道,持续做好省内锂、锰、镍、钴、石墨等矿产资源勘查,支持甘宜、甘眉、成甘、成阿等飞地园区发展,形成州内采矿、州外精深加工的发展格局。布局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打造高效回收利用体系和模式,鼓励整车制造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业共建回收合作模式,联合打造动力电池生产使用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加快废旧动力电池检测、剩余价值评估等技术研发,探索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试点电池回收押金制度

2.实施减污降碳,提高产业链含绿量。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等政策要求,做好选矿厂、尾矿库选址,引导矿山联合重组,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做好锂矿开采全过程生态保护与修复,按照矿山生态功能分区,及时对采空区、损毁土地、闲置土地进行生态恢复。统筹推进产业生产过程节能、减污、降碳,推动炉窑低氮燃烧改造,实施余热回收利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建设中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加强锂渣临时贮存设施管理,研究锂渣用于混凝土掺合料、建筑陶瓷原料等的可行性,拓展锂渣消纳途径、提高消纳能力。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新建企业应采用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设备。聚焦能耗监测、碳排放数据管理,建立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的智慧监测和碳排放精细化管理。

3.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构建产业绿色低碳准入机制,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强化标准引领作用,研究制定锂电动力电池项目能效、碳评价、污染物排放绩效标准,在现有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基础上增加能效和碳排放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四川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推动进一步完善绿色电价支持政策,强化电价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协同,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探索绿电溯源机制。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碳足迹管理体系,衔接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探索在锂电、动力电池等优势领域,积极申报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推动建设四川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为省内动力电池等行业碳足迹核算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支持动力电池出口企业做好碳足迹核算、申明、认证、披露等,鼓励头部企业开展低碳供应链试点。聚焦基础锂盐、废旧动力电池等关键生产环节,研发绿色低碳工艺技术,推动形成一批锂电、动力电池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艺和技术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