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空气质量和雾霾的治理都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几乎就在同时,从蒙古国刮来的沙尘暴让中国华北地区经历了1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空气污染。肉眼可见的沙尘暴和雾霾让人们在过去几十年对“空气质量”这一概念的态度迅速转变:从被动了解、关注到主动呼吁、寻求解决办法。

与雾霾不同,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升温,其后果在短期内并不能被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但看不到的往往更可怕,它对人类的伤害只增不减。

本期“数”语:二氧化碳排放

必威在线登录 (WRI)Climate Watch数据平台整合了全球过去30年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的76%)排放数据。下图展示了1990年至2018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前十位的国家。我们发现,发达国家的排放速度有所控制,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着极其显著的增加。

图1 | 世界前十二氧化碳排放国(1990-2018),本图中将欧盟27国作为一个国家统计

中国在2004年左右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201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经济体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愈加凸显。

2021年是气候变化的大年。美国拜登政府预计将在4月22日地球日发布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NDC);11月份,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已经表示了在COP26前增强目标以实现2050年净零目标。

NDC Tracker

图2. WRINDC Tracker, 数据截至2021年3月)

截至2021年3月,已经有75个国家提交了更新的NDC,但这些国家的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27.9%——而根据Climate Watch平台数据,仅中美两国的排放量就占了世界排放总量的35.8%。虽然欧盟27国在内的等40多个国家在更新的NDC中增强了减排力度,一些国家,例如巴西和墨西哥提交的目标甚至比5年前更弱。

中国VS美国:谁是拉动头部排放体排放量的“火车头”?

进入21世纪后,中美两国一直位列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前两名。那么究竟是哪些省份/州拉动了这两大头部排放体的排放总量呢?

图3. 中美两国省、州一级二氧化碳排放量前十名(1997-2017)

我们对比分析了1997-2017年30年间中美两国省级排放数据,列出了排放总量最大的前十名。发现其实在1997年时,中国“上榜”的省份只有河北省,美国得克萨斯州则以几乎两倍于第二名加利福尼亚州的绝对“优势”直冲榜首。进入21世纪,山东、江苏、辽宁等越来越多的中国省份超越加州、得州和宾州,到2018年,前十榜单中已经有9个中国省份,它们集中于中国的东部、北部和中部地区。

排放总量的飞速增长令人担忧,但我们也不能脱离中国当下的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率有目共睹,人口规模也相应壮大。根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中国目前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低于发达国家,2019年中国人均排放量与欧盟水平相近、远低于美国和俄罗斯。

国内哪些省份和地区产生了更多的排放?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国内。过去2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翻了3倍,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

图4. 中国哪些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1997-2018)

山东VS河北:中国第一排放大省之“争”

高排放省份排名几乎没有变化。具体到排名前十的大排放省份,1997年到2018年,下图中的十个高二氧化碳排放省份在全中国排放总量的占比从53%增长到58%;特别地,在全国所有省中,山东、河北、江苏、广东四个省的排放量占比高达31%;山东省从2003年至今一直居于首位,2018年则占到了全国排放总量的10%。

图5. 中国大排放省份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排行榜(1997-2018)

北京:经济发展成功与排放“脱钩”

值得关注的还有低排放省份。1997年至2018年,全国排放量最低的前三个省份一直是海南、青海和宁夏;从2007-2008年起,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出现了显著下降,到2010年,北京加入了最低排放前十名的行列,并且排放量在不断减少;到2018年,北京的排放量已经大幅降低,在全国最低榜排名第六。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20年前增长了180%,而山东省则增长了580%。

图6.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的十个省份(1997-2018)

WRI一直以来深耕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如果上述先进省份能够早日达峰,并在地方和具体行业的十四五规划中列出明确的时间线和行动方案,将对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图7. 2018年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全国占比

在碳排放领域,中国的行动对世界的碳排放轨迹至关重要。拜登政府将以今年的地球日为契机提交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中国将在何时提交、减排力度又会是什么程度,这些都是国际社会尤为关心的话题。在新近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中国尚未从国家层面给出与2060碳中和雄心相匹配的总量控制指标。如何将30&60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省、各部门,如何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脱钩,发展出结合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减排路径,将成为中国通往2060碳中和道路上必须尽快攻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