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是人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之一,也是时尚潮流最主要的载体之一,长久以来对社会风潮和其他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但与此同时,服装的生产和消费也带来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必威在线登录 (WRI)研究估算显示,2019年全球服装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0.2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近日,WRI发布最新论文《时尚服装品牌范围三减碳:基于有限样本的中国经验》。基于文献研究和对十一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积极行动的国内外服装品牌企业的访谈,以及行业专家基于样本供应链企业经验的分析,该研究梳理总结出服装品牌企业在中国开展气候行动的基本路径,旨在为服装品牌企业提供一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框架性行动参考。

 

图源:WRI

 

时尚品牌的排放主要来自于范围三,在中国开展范围三减排至关重要

在时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服装品牌企业连接着消费者、供应链企业、设计师、投资者等众多利益相关方,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当我们聚焦到服装品牌企业的排放时会发现,品牌大部分的排放都来自于其范围三排放。根据2021年初统计的所有已经获批科学碳目标(SBTi)的30家服装品牌企业的排放数据,发现属于范围三的排放占96%,属于品牌企业自身活动仅占约4%。而范围三的排放中,80%来自品牌企业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即上游企业的生产过程排放。



 

1 部分科学碳目标已获批的纺织服装企业的排放量细分(Sadowski, M., L. Perkins, and E. McGarvey 2021| 图源:WRI


中国作为全球纺织供应链的主要生产国,为全球众多服装品牌生产制造产品,是服装品牌企业开展范围三减排最重要的合作对象。同时中国也是众多国际服装品牌的重要市场。因此,服装品牌企业在中国开展范围三上游和下游的碳减排行动意义重大。

 

设立科学碳减排目标,鼓励供应商设立目标

范围三目标可以使品牌企业的气候雄心传导至整个价值链。根据《SBTi企业手册》(SBTi 2023),当范围三排放在其总排放中的占比超过40%时,企业必须设立范围三(价值链)目标。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服装品牌企业来说设立范围三目标是必选项。

设立科学的碳减排目标是企业开展范围三减排的前提,它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商业模式是否能与实现零碳未来兼容。数据测量和数据质量则是范围三目标制定的基础,然而由于超出企业直接影响的范围获取数据难度大、一些中小企业自身能力有限等因素,多数供应链企业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仍在数据测量阶段。

 

提高数据质量,帮助识别减排机会和提升气候信息披露

科学的数据核算不仅是设立碳减排目标的基础,更是帮助企业识别减排机会、形成行动路线图和建立更好的气候信息披露体系的基础。这通常需要企业在碳减排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工作,例如相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企业温室气体核算的基础以及了解纺织服装行业不同环节的排放特征等。

 

2 企业的碳排放统计与管理范围(WRI and WBCSD 2011| 图源:WRI


目前数据收集方面的挑战,阻碍着品牌企业进行更全面的气候信息披露,例如目前产业链整体数据基础薄弱,价值链上游企业的意识能力不足,行业缺乏更全面的统一的行业排放因子数据库,来自价值链下游的排放难以估算和验证等。
 

在设计环节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排放

产品的设计应考虑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废弃等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排放。从生产阶段考虑采用低碳排放的原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优化面料设计以减少加工需求,到考虑产品的使用阶段的耐用性,在产品护理标签中提供清洁护理信息,鼓励消费者降低产品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并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3 纺织服装行业价值链中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各个环节 | 图源:WRI
 

生产环节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多方面给予支持

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是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排放的最主要部分,是品牌企业开展范围三碳减排行动的重点。供应链企业是该环节最重要的行动者。由于服装品牌的供应链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数量众多,分布区域不同,基础设施条件各异,不同供应链企业对于可持续低碳发展的认知水平和自身能力参差不齐,服装品牌企业以及纺织服装行业开展范围三碳减排具有一定挑战。品牌企业需要大力投入,在技术、能源、金融等方面帮助供应商提升意识和能力。同时,品牌企业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国际组织、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等利益相关方协同行动。例如,在绿电采购方面与能源行业、在上游原料方面与化工行业、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与固废行业等其他相关行业领域以及政策制定者增进互动和沟通交流,从而实现价值链的低碳化。
 

尝试循环经济创新商业模式,主动引导消费者

由于范围三上游相较于下游的数据测量和减排行动相对容易入手,目前品牌企业范围三碳减排行动普遍集中在采购商品与服务以及上游运输配送。然而,除了传统生产消费模式下的减排措施,循环经济理念的创新业务模式(包括租赁,转售/二手交易、维修翻新、升级再造、旧衣回收等方式)所带来潜在的减排机会仍值得品牌企业探索。同时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也是欧盟委员会对于纺织品的2030战略,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企业来说是应尽早关注的行业发展趋势。

 

图源:Pixabay
 

品牌企业除了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的选项,积极主动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才能形成闭环。然而,在我们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发现,目前行动积极的品牌企业,往往在其他国家地区会首先尝试新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和行动策略,官网中可持续方面的信息也更全面,而在中国市场(特别是面向消费者的方面)相对行动稍缓。品牌企业在中国市场可以开展更多面向消费者的气候行动尝试,例如先从提供更详尽的可持续方面的信息开始,逐步引导消费者关注绿色消费, 为未来的绿色产品和创新商业模式培养潜在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