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城市积极探索低碳转型

人口和经济的高度集聚,使得城市成为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和脆弱区。同时城市也贡献了全球70%的碳排放[1],是全球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关键区域。推动城市低碳发展也能带来正向的经济效益。研究显示,一系列现有可行的低碳措施不仅可使城市主要部门到2050年减少近90%的碳排放,而且至少可获得总净现值高达169.8万亿元的回报[2]。在中国,城市贡献了85%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而通过投资一系列现有可行的低碳措施,中国城市到2050年可以减少近90%的碳排放,并产生50万亿元的回报,创造超过1500万个就业机会[3]

可见,城市低碳发展势在必行。然而,全球各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转型进度也不尽相同,使得城市决策者难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进展、准确识别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开展全球城市低碳发展评价十分关键,对中国国内城市低碳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市

图源:Unsplash

从现有研究来看,对国内外城市低碳发展的综合比较研究较为稀缺:国内研究大多关注中国城市之间的低碳发展评价,较少涉及国际同类城市的比较研究;一些研究进行了国内外城市的低碳发展对比,但只局限在少数国际大城市,代表性有限;一些研究虽然覆盖了较多国内外城市,但分类及可比性不足,难以针对性地指导国内城市低碳政策制定。因此,开展对国内外典型城市低碳发展的综合比较研究,有助于从全球视野衡量地区低碳发展的现状和水平,总结城市低碳发展经验,为不同类型城市的低碳政策制定和实践创新提供借鉴参考和技术支持。

报告
《从全球百余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异同看中国城市低碳发展之道》

下载报告

20245月,必威在线登录 (WRI)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从全球百余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异同看中国城市低碳发展之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构建了包含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环境、低碳进程在内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102个城市开展统一口径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报告》充分考虑了不同城市的气候带分布特征、城市经济结构和数据可得性,对超大型城市、服务型城市、工业型城市和农业型城市做出低碳发展评价与建议,以期为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带来借鉴和启示。

综合全面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估体系

《报告》共选取了43个国际城市和59个国内城市作为评估样本。《报告》将GaWC2020排名中A类城市归类为超大型城市[4],然后将全国城市按照产业增加值比例分类为服务型城市、工业型城市与农业型城市,以此为基础挑选了59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城市。在综合考虑了人口数量、气候类型、经济结构和数据可得性后,选取出43个与中国城市可比性较强的国际城市。最终102个城市成为本报告的评估样本。

选择流程

城市选择流程图|图源:WRI

为了从各个层面全面概括城市的低碳发展情况,《报告》分析了多种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利弊,最终选择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准则,构建了包含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环境、低碳进程四个维度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1. 低碳生产:指将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整合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是衡量城市低碳化发展水平和生产质量的首要标志。
  2. 低碳消费:指在产品或资源使用过程中采取的低碳行为,主要表现为消费者提高对环保产品的倾向性与降低对环境、能源密集型产品的需求。
  3. 低碳环境:指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程度,包括城市空气治理、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4. 低碳进程:指城市推进低碳化发展措施的效果和表现,强调城市低碳行为取得的进展。

在四个维度的基础上,《报告》结合文献计量法与实证分析法选取了11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高频次的二级指标,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计算指标的权重,通过结合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确保了指标权重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报告》指标数据主要年份为2020年,均来自于国内和国际政府官方网站或权威的数据库。

该指标体系除了关注碳排放结果以外,还关注其驱动因素、来源、表现、影响、响应的全过程信息,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经济、局地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强调了城市是一个涉及能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协调、有序发展的统一体。

2

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及标准值|图源:WRI

评价结果:中国城市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地图

国内外102个评估样本城市分布情况|图源:WRI

从全球整体排名来看,深圳、珠海、厦门三座中国城市位居前三,中国城市排名第十位的南通在国内外城市整体排名第18,意味着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在国内排名中,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排名较高,可见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正在给试点城市带来积极改变。

排名

国内外城市及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整体排名|图源:WRI

1.低碳消费方面表现更出色

在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环境和低碳进程四个指标中,中国城市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方面表现较优,但在低碳生产、低碳环境和低碳进程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排名

国内外城市按指标类型排名|图源:WRI

  • 低碳生产:珠海、深圳、厦门位居排名世界前列,国内城市排名中南方城市表现更优,北方城市在低碳生产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低碳消费:中国城市有5个城市入选总排名前十。总体而言,中国城市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在居民绿色出行方面表现优秀;
  • 低碳环境:三亚、三明与黄山入选前十,全球排名前30%的城市中有17个城市来自中国,占比高达57%,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在环境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具体指标来看,多数中国城市在PM2.5浓度指标上表现不佳,未来还需要继续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下大力气;
  • 低碳进程:北京和上海排名国际前三,得分较高的城市大多分布于中国南方,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未来国家应重点关注西部、北部等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加快绿色转型进程,提高城市的低碳进程表现水平。

2.低碳先锋城市多位于温暖带和冷温带

由于气候会通过影响城市的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因素影响城市低碳发展[5],因此《报告》采用柯本气候分类法将样本城市分为五个气候区(热带、干带、温暖带、冷温带和极地带)。不同气候类型的城市的低碳城市建设总分由高至低分别为温暖带城市、热带城市、干带城市和冷温带城市。其中温暖带和冷温带由于气候适宜,城市优先发展,发达城市相对集中,涌现了众多低碳先锋城市,排名前25%的城市大部分位于这两个气候区。

8

国内外城市按气候类型排名|图源:WRI

  • 低碳生产:温暖带城市和热带城市表现较好,干带和冷温带城市由于资源型城市占比较大,能耗大,第二产业碳生产力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皆低,而平均表现较差;
  • 低碳消费:热带城市分值高,其次是温暖带和冷温带城市,干带城市评分最低;
  • 低碳环境:不同气候带城市间差异较小,说明城市空气质量、绿色化程度与所处的气候环境没有直接关联;
  • 低碳进程:温暖带城市得分最高,这得益于温暖带发达城市占比较高,人均GDP较高且低碳意识较强。
9

城市分气候区平均分情况|图源:WRI

3服务型城市整体低碳表现更为优秀

按照城市产业结构对城市进行分类评价,低碳发展评价总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服务型城市、工业型城市和农业型城市,服务型城市得分远高于其他两个类型城市,反映了城市的产业升级对低碳发展的正面影响。农业型城市整体表现欠佳,低碳转型的推动力不足,低碳转型进程缓慢;工业型城市则需要在生产方面更加努力,积极探索绿色产业转型的道路。

10

国内外城市按城市类型排名|图源:WRI

平均分

城市分类型平均分值情况|图源:WRI

尽管城市的低碳发展在不同维度分类下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但要指导中国城市实现碳中和目标,还需深入了解每种类型城市的特点、挖掘低碳发展的潜能,才能更好地规划城市碳中和路径。在下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介绍如何按照城市类型选取典型中国城市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国际案例寻找适合城市发展特征的低碳发展方向和路径。

城市气候圈

报告的结果会在由必威在线登录 联合多家机构共同搭建的城市气候圈平台上同步展示。

城市气候圈是一个综合展示与评估全球城市的气候目标、政策、低碳进展的可视化平台,致力于推动城市实现气候雄心,加速城市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