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影响城市规划?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影响仍在持续。人们对病毒的认识依然在进行中,但有似乎清楚的一点是,这场危机将在城市和社会上留下痕迹,世代相传。
流行文化、技术发展,甚至是重大危机都影响着我们如何规划城市。19世纪霍乱的流行,导致城市引入了现代公共卫生系统。工业化时期,欧洲有关光和空气的住宅法规,应对了过度拥挤的贫民窟中的呼吸道疾病。铁路的引入对城市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小汽车的大量生产导致城市无缝蔓延到广阔的郊区,形成了广阔的城市区域。近年来,数字化和数据的应用,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以及社区的变革。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已经显著改变了城市生活。自由行动的人群已下降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在家办公成为新常态——对于有能力负担的人,这种新方式甚至是另一种可选办公方式的开始。数百万小型企业和员工的命运,使在城市中心的工作具有不确定性。
这些变化引发了关于城市应该如何建设,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应对当前和未来危机的辩论。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影响城市规划的有五种主要方式。
1. 专注于提供核心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心蔓延,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人口密度的疑问。我们变得太城市化了吗?正如《纽约时报》的迈克尔·金梅尔曼(Michael Kimmelman)所说,大多数流行病本质上都是“反城市的”。但是,密度是使城市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它是城市之所以成为经济、文化和政治引擎的原因。
实际上,密度是提供有效城市服务的前提。正如我们的《世界资源研究报告:迈向更加平等的城市》中所探讨的,当今城市中太多人仍无法获得基本服务。由于缺乏获得水、住房和医疗等基本服务,很多城市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面临更大挑战。由于无法获得这些城市基本服务,使得一些地区无法实现封城规定。消除这种城市服务鸿沟,必须是未来城市的优先考虑事项。

2. 可负担住房和公共场所
我们如何规划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韧性。人口密度高,但缺乏足够的公共空间或公众负担得起的住房,这样将会产生问题。这也是为什么20世纪初,欧洲实施了大量住房法案,用来阻止许多疾病的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也可能会催生一些变化,使人们从保持社交距离的临时措施,过渡到着眼于改善可负担住房和公共空间的可得性(例如,改进更多的非正式居住区)这种更持久的改变。
非洲、印度和东南亚地区,面临着塑造下一代城市的重大任务。到2050年,全球将增加超过25亿的城市居民,其中90%位于非洲和亚洲。据估计,目前有12亿城市居民无法获得可负担得起的安全住房。事实上,未来人口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将是计划外的,仅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就可能增加到16亿。这一情况需要改变,也许新冠肺炎疫情将是唤醒我们的警钟。
3. 整合绿色和蓝色空间
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封城期间,城市公园(只要它们一直保持开放)是人流增多的少数场所之一。城市规划的新方式,应该是将开放空间、流域、森林和公园引入城市精神和规划的核心。
结合灰色、绿色和蓝色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手段,可以改善公众健康、水管理(洪水会导致自然灾害后的许多传染病和其它疾病),以及气候适应和缓解策略。此外,城市体系中较大的开放空间,可以用来帮助执行紧急服务和疏散任务。

4. 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
城市中发生的事情不会仅仅局限在城市内部。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场危机给经济带来的连锁反应,将影响城市周边地区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并波及必威电竞官网 。我们应该从这场空前的混乱中吸取教训,以便为下一次危机做好准备。例如,我们知道,通常地势低洼且易发生洪水的城市,将成为气候影响的前哨站;那么我们如何确保未来的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规划更具韧性呢?
我们需要围绕经济、能源供应、交通网络和粮食生产进行更加综合的城市与区域规划,使这些网络成为韧性城市的支柱,而不是弱点。这种规划方法将会把更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更强大的变革联盟。
5. 更多城市级别的详细数据
数据往往在国家级层面进行整合,但许多流行病或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是在地方层面进行决策。为了帮助城市利用大数据(既是应对这场危机,也是应对其他长期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挑战),我们需要为城市提供更细粒度、定期更新的数据流,以便为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所谓城市的韧性就是相互依赖。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将数据保留在孤岛中,就无法追溯关键的信息枢轴,也就无法采取正确的措施。城市应该从韩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数据响应中汲取经验,并与社区团体、大学、私营部门和相关公众进行沟通,以便开始建立更全面的、基于社区的数据系统,从而了解并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翻译:宋苏 必威在线登录 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