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联合国发布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全球2016-2030年的发展之路指明方向[1]。然而,根据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SDGs“消除贫困”、 “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和 “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重要目标进展滞后、挑战较大,亟需加快协同推进这些目标的路径探索[2]

中国,在经济体量、人口规模、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实力等方面均位居全球第一梯队——这意味着肩负引领全球加速实现SDGs的重要使命,同时也面临巨大的转型挑战。

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协同是上述挑战在中国语境下的具体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两项重要内容[3],要求经济社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有序、公平、具有包容性。

为探讨将绿色低碳转型融入“共同富裕”长期战略的可能性,必威在线登录 (WRI)与浙大城市学院近期联合发布《迈向共同富裕的低碳发展之路:以浙江为例》案例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以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由国家命名的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为例,探索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共富

点击查看报告发布原文

//www.johnlhitch.com/research/common-prosperity-zhejiangcase

通过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和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力图在政策框架和浙江实践方面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什么?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协同的政策框架是什么?

本系列第一篇将首先回答问题1和问题2

01何为共同富裕

目前,大多数对于“共同富裕”的学术研究聚焦中国。共同富裕强调所有人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成果[4],是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5],这与SDGs高度一致,也是很多国家的内生追求。从其演进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在实践层面,西方社会对“福利国家”的研究和实践已有较多基础,且被认为与“共同富裕”有相似的发展目标。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典型国家或地区(北欧五国、德国、日本、美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中国在共同富裕领域的实践,对它们在实现经济增长、缩小差距等方面的路径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其对共同富裕内涵的启示。

3

2:本研究涉及国家或地区的GDP、人均GDP及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1978-2023年)。图源:WRI

北欧模式突出高福利保障制度;德国模式突出三次分配调节机制和发展制造业优势产业;日本模式突出产业升级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美国模式突出经济发展效率,做大经济总量。相较之下,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就已充分重视公平性问题,共同富裕模式突出消除贫困和完善初次、二次分配制度,但仍面临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的挑战。

研究结果显示:

  • 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即“蛋糕做大”,关注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结构、效率和动力等;
  • 共同富裕要求利用三次分配调节机制[1]将“蛋糕分好”:初次分配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再分配则通过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公平合理的税收体系等手段,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第三次分配鼓励济困扶弱,形成互助友爱的道德风尚。
  • 共同富裕还要求富足的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有效的社会制度等。

2021年至今,浙江省已经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目标和经验层面可以将实践总结为以下七个方面:体制机制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差距缩小;公共服务均等;精神文明富足;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格局优化。研究将共同富裕的内涵总结如下图:

共富

3:“共同富裕”在中国语境下的实践目标和内涵。图源:WRI

02低碳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从内容上看,共同富裕、低碳发展与近几年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公正转型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如图4所示,共同富裕将其内涵聚焦于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两大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也包含其中。因此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共同富裕概念的重要组成。

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侧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低碳发展则更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公正转型则主要致力于寻求体面的就业机会与环境保护目标之间的平衡,旨在更好地保护因执行环保政策而面临收入降低或失业的工人群体。以低碳发展为核心的公正转型也可以被视作协同推动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典型模式案例。

关系

4:低碳发展、共同富裕和公正转型在内涵上的关系。图源:WRI

本研究认为,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 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高度一致的长期目标。一方面,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均服务于SDGs这一长期愿景。另一方面,从中国目前仅有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看,共同富裕政策已经包含了“绿色生态”这一关键要素[6]
  • 迈向共同富裕目标的不同阶段对低碳发展存在不同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即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同阶段)下,收入分配差距与低碳发展呈现U形关系[7]。聚焦中国国情的实证研究[8]进一步发现,收入不平等程度提高会增加碳排放,但增碳效应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持平”的趋势[9]。收入不平等程度降低会提升碳排放效率,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其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因此,收入不平等程度降低对碳排放效率会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影响[10],也即减小贫富差距将在一定发展时期内有助于推动低碳发展。
收入不平等

5:收入不平等水平与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示意。Source: Grunewald (2012) [7]图源:WRI

  • 低碳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是多面且复杂的——不同地区在不同的转型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言, 低碳发展有助于摆脱资源依赖,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增长;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而言,低碳发展可以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当地相对突出的生态优势,通过生态价值转化弥补其他要素禀赋不足。

浙江部分城市的转型历程显示,由于国家低碳政策和产业转型要求快速淘汰高耗能产业,可能会造成一些以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支柱的城市在短期内GDP骤降,进而导致大量技术工人失业。然而长期来看,“腾笼换鸟”政策下招引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创造更高、更清洁、更可持续的GDP、税收与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当地居民的健康福祉。因此,在共同富裕目标约束下,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发展策略,才能充分激发低碳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潜在动能。

注释

1:三次分配机制是一种社会分配机制,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通过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政府调控的补充。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DESA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未来即现在: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R/OL].2019. https://sdgs.un.org/sites/default/files/2022-07/26928Chinese_GlobalSusDevReport2019.pdf

2. United Nations. Times of Crisis, Times of Change - Science for Accelerating Transformation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3). https://sdgs.un.org/sites/default/files/2023-09/ FINAL%20GSDR%202023-Digital%20-110923_1.pdf.

3.潘家华.以增值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2474):12-16.

4. Liu Yang, Xiucheng Dong, Kangyin Dong. Pathway to Prosperity? The Impact of Low-Carbon Energy Transition on Chinas Common Prosperity[J]. Energy Economics, 2023, 124 (8):106819. https://doi.org/10.1016/j.eneco.2023.106819.

5.郁建兴,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J].政治学研究,20213):15.

6.简新华,聂长飞.必须正确认识共同富裕及其实现途 径——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学理性解读[ J]. China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2023144):74-92..

7. Grunewald Nicole, Stephan Klasen, Inmaculada Martínez- Zarzoso, et.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Carbon Emissions[J]. SSRN Scholarly Paper, 2012. . https://doi.org/10.2139/ssrn.2013039.

8. Yang Jun, Yang Zhong-kui, Sheng Peng-fei. Income Distribution, Human Capital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J]. Energy Procedia, 2011(5):1689- 1696. https://doi.org/10.1016/j.egypro.2011.03.288.

9. SUN, Yongchun. Income inequality, carbon emissions, and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3, 30.8: 21081-21091.

10. WANG, Qiang; LI, Lejia; LI, Rongrong. Uncovering the impact of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pulation aging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139 countri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3, 857: 15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