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在京召开,WRI持续助力中国企业海外绿色投资
今年正值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全面快速发展,为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共迎挑战,继往开来、守正创新,成为中国和东盟的共同课题。
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时提出,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话,加强政策沟通和经验分享,对接可持续发展规划。要共同推动区域能源转型,探讨建立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分享。要加强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合作,为地区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在11月19日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主席强调要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
2021年11月25-26日,第五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并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东盟能源中心、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能源局联合承办。本次论坛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驱动绿色复苏”为主题,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峰会联合声明中有关绿色能源合作、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共识。
在两天的会议中,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单位、金融机构、能源企业代表围绕政策、金融、规划、产业等角度,深入探讨和推动了区域清洁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会议发布了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年度报告和东盟风电资源与项目规划软件,并举行了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
必威在线登录 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博士和可持续投资部门主任苗红女士受邀参会并发言。
方莉博士表示:
“国际上,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2021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大会上 “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的承诺,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近期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上,各国同意‘逐步减少’(phase down)煤炭,让市场看到了未来脱碳的长期预期。同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过程中,电力转型一定要与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气候适应性协同推进。我们希望借助多种区域合作机制,在 “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多种框架下,继续开展绿色合作,助力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投资,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复苏做出贡献。”
苗红表示: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目标——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非常明确,需要探讨的是如何更好地推进这一目标。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取得的成就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成就。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和产品,从政府、企业到金融机构的各个环节都为降低其成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可以使全球共同受益 。当下,中国的企业仍在技术、资金、人才、产能等方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海外布局,继续贡献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最好体现。未来,中国开展国际合作更应重视与东道国的沟通,听取当地社区和人民的声音,这可以使我们的投资与东道国更智慧的融合。中国在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建设、运营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同时,东道国也应该营造更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投资建设的环境。东道国应更理性地考虑如何以最低成本实现本国NDC,而不应受到太多政治因素的影响,否则会有损于本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WRI在相关领域的工作
必威在线登录 于2020年启动的绿色“一带一路”项目,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海外投资的绿色化,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项目还在以下领域开展相关工作:
- 2020年发布的《“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项目研究,探索编制“一带一路”项目分级分类指南,重点关注项目在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明确正面和负面清单,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项目提供绿色解决方案,为利益相关方决策提供绿色指引
-
支持中国企业设立海外绿色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目标、海外低碳资产布局、产能布局的相关研究
-
支持中国参与投资的境外工业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
-
梳理重点国家的项目开发与投资指南、项目对接、操作手册等,为企业海外投资可再生能源提供便利的信息
-
通过区域合作机制,重点推进中国-东盟、中非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抗疫、绿色复苏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