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街道通过撼动传统“车本位”道路工程设计范式,确保人在街道中的绝对优先权,通过合理设计,塑造安全、充满活力、绿色、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越来越多中国城市正意识到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充分认识到小汽车的过度发展对城市交通、经济活力、社会公平、环境与资源等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完整街道理念也借此在中国城市中逐步得到接受和认可,并且得到缓慢的试点落地,但这些基于完整街道的“试水”仍集中于一、二线沿海城市,鲜有应用到三、四线城市。

为促进株洲各界就“完整街道”概念达成共识,加强跨部门协作,为现有《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供补充,本导则基于株洲市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动城市街道从交通功能和效率主导向交通、生活与经济活动并重转型,街道设计从工程技术主导转向综合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让人与人的交流回归城市,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

主要发现

完整街道通过撼动传统“车本位”道路工程设计范式,确保人在街道中的绝对优先权,通过合理设计,塑造安全、充满活力、绿色、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越来越多中国城市正意识到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充分认识到小汽车的过度发展对城市交通、经济活力、社会公平、环境与资源等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完整街道理念也借此在中国城市中逐步得到接受和认可,并且得到缓慢的试点落地,但这些基于完整街道的“试水”仍集中于一、二线沿海城市,鲜有应用到三、四线城市。

株洲市作为湖南省13个地级市之一,其市区拥有124万常住人口、14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可视为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城市空间尺度,还是传统街区人性化的街道肌理,以及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株洲均为完整街道扎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

作为历史上知名的工业重镇,近年来,株洲正面临着重工业外迁、产业转型的压力。城市中心区传统商业街区、居住区虽具备宜人的尺度,但活力与环境品质呈现逐渐衰退趋势。借助对现有街道公共空间的存量改造与优化,促进沿街业态转型与城市更新,可以重塑传统老城区的活力与吸引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尽管株洲市私人小汽车出行分担率仅为12%(2014年),但私家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车轮上的文化与传统道路工程设计误区三者叠加,对株洲街道空间产生冲击。76%的城市绿色出行群体仅占有大致1/4的街道空间,且多数行人、自行车空间也被小汽车停车所侵占。株洲传统崇尚以人为本的小街小巷肌理,正在逐步被粗放式的道路拓宽所取代,不仅缓慢丧失街道特色,也抑制了广大市民的绿色出行需求,助长了对私家车的依赖,形成交通拥堵的恶性循环。

街道空间承载着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其设计与实施的失误,不仅影响城市风貌美观,更会抑制了城市内生的经济活力,降低了市民满意度。为促进株洲各界就“完整街道”概念达成共识,加强跨部门协作,为现有《株洲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供补充,本导则基于株洲市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动城市街道从交通功能和效率主导向交通、生活与经济活动并重转型,街道设计从工程技术主导转向综合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让人与人的交流回归城市,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