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3月31日,必威在线登录 (WRI)2025春季沙龙暨全球热点观察中国版成功举办。在当下危机重重的全球变局中,中国如何继续深化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如何在国际治理中抓住机遇,发挥更大作用?我们特邀60余位国内外政策、产业、学术、媒体等多领域的先锋者,共同探寻绿色转型时代的定力与韧性。

WRI基于科学的研究,在每年年初举办“全球热点观察”活动,已持续20余年,以前瞻视角剖析全球绿色发展核心议题,为各界专业人士提供战略洞察。本系列将陆续梳理与会嘉宾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摘要: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虽然全球气候治理之路充满曲折,但以中国为代表的各国转型实践依然鼓舞人心——气候行动带来了经济发展,人民福祉以及战略安全。《巴黎协定》10周年之际,低碳要素已经融入投资、贸易、信息披露体系中,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全球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我们呼吁以更强的国家领导力带领各方保持定力,坚韧向前。

Li Fang
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现场发言 | 图源:WRI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是因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跨越国界的生存挑战。刚刚进入2025年,加州山火就鸣响了警钟,大火将数万公顷的土地无情吞噬,这提醒我们,气候变化的灾害不分贫富,不分地域,可能随时会降临到无辜平民的头上。
2024年,中国平均气温达到10.9℃,为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1]。中国也是全球气候灾害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气候灾害影响的代价也在增加,这也就是我国常说“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的原因之一。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PARIS agreement
图为不同排放水平与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关系示意。全球携手,综合应对气候危机迫在眉睫 | 图源:WRI

随着全球气候影响的加剧,各国必须在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s)中表现出更大的雄心,并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否则《巴黎协定》的1.5℃目标将化为乌有。联合国环境署《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如果想要实现该目标,全球排放总量到2030年要比2019年降低28%到42%;如果仅执行当前NDCs的承诺,那么本世纪内我们面临的最乐观情景也将是灾难性的全球变暖——高达3.1℃的气温升幅。今年COP30将于11月在巴西召开,在此之前各国需要提交新版《巴黎协定》的NDCs,这将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全球气候治理大变局:

在曲折中前进

全球气候治理之路并不平坦。核心经济体之一由于执政党的变化,已经在气候治理舞台三进三出。地区冲突、供应链安全、经济增长、就业问题等挑战席卷全球,气候变化在政治议程中的排序不断让位于其他议题,导致对气候治理的信心被削弱。同时,公共资金也随着议题优先级而变化,间接影响了气候资金的投入;此外,以安全的名义,更多国家倾向于供应链本土化,带来重复建设与更多排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也影响了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流通,提高了绿色转型的成本。

当安全成为问题,当安全被泛化,我们失去的可能是更加根本的安全——人类未来的安全。那么,世界还有希望吗?让我们看看各地的实践能够带来何种启发。

印度的电动出行产业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
印度的电动出行产业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图源:WRI

必威在线登录 (WRI)在全球多个城市推广电动出行,例如在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和智利的圣地亚哥,采用混合融资租赁的方式,让电动公交取代污染严重的柴油大巴;在印度德里推广电动三轮和两轮车,不仅让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显著下降,而且令相关行业约550家初创公司形成了活跃的新生态系统[2]。这些实践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减污降碳与经济协同发展,意味着更加清洁的空气,更健康的产业链,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

WRI将继续发挥重要桥梁作用,推动中国和巴西在可持续贸易和供应链方面的进一步合作
WRI将继续发挥重要桥梁作用,推动中国和巴西在可持续贸易和供应链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图源:WRI
 

巴西和中国的合作独具一格。作为大豆和牛肉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两国行业协会和环保组织携手,讨论制定防止毁林及恢复森林的工作计划和产业标准,期待用绿色金融手段支持这一转型,用现代科技有效降低披露成本,共同保障粮食供应链的稳定和绿色转型。

欧盟始终是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先驱。欧盟首创的碳排放交易系统(ETS)和碳责任分担机制(ESR),展示了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将碳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国家与行业。值得一提的是,欧盟也是全球第一个系统性地将全球气候变化纳入贸易条约的地区,除了广为人知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电池法案等,2025年3月欧盟又新出台了《清洁工业协定》(Clean Industrial Deal),将低碳作为其新工业竞争力,并确保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的故事足以令我们畅谈三天三夜。中国的区域实践百花齐放:广东,碳市场覆盖范围有序扩大;浙江,积极协同减污降碳与共同富裕,创新使用碳效码作为标准,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山东,有为政府制定目标和政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合作,投资清洁能源,拉动整体转型。WRI与这些试点创新区域长期合作,见证了气候行动带来的巨大的投资和发展的机遇。

2013-2022年中国海外风电投资分布图
2013-2022年中国海外风电投资分布图 | 数据来源:COFI数据库 图源:WRI

中国宣布停止海外煤电投资之后,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值得关注的是,以风电为例,欧洲是吸纳中国海外风电投资量最大的地区。相对于石油和天然气,风光电站是高性价比的、可本地化部署的发电设施,能够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所以成为欧盟能源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

这些行动会因为一些国家的撤退而停止吗?当然不会。因为气候行动带来的是清洁、健康,是居民就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安全可持续的本地能源,是未来国际竞争中的产业竞争力。

 

《巴黎协定》十周年:

气候要素融入经济系统

从全球来看,除了谈判桌上的进展之外,《巴黎协定》10周年最重要的成果是将气候要素融入经济系统中。从贸易角度,全球多双边贸易条款中环境和气候要素的渗透率从2015年的12%跃升至2023年的89%。从投资角度,政府主导气候投融资试点,通过制定碳总量,碳交易政策来创建市场;投资机构也纷纷制定气候战略,增加低碳技术投资,完善投资物理风险管理。此外,在投资信息披露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香港交易所从今年1月开始采纳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准则,碳披露成为必选项,也是投资者的重要决策依据。

HKEX
香港交易所 | 图源:HKEX官网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也为低碳治理——包括供应链碳足迹核算,产业链追踪认证等——提供了成本可行的支撑方案,并必将重新定义生产力和治理方式。

低碳要素已经融入投资和贸易体系,由人工智能进一步赋能,这不再是未来的梦想,而是今天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全球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保持定力,坚韧向前

正如前面提到的,虽然我们看到很多令人振奋的实践,但如果以目前的速度行动,依然只能实现2.5-2.9℃目标;因此,加速转型迫在眉睫,其核心要素是要建立与低碳转型发展配套的新制度:

  • 需要加速转型投资和贸易规则。例如加速低碳产品流动的贸易政策,降低减排成本;形成跨境市场激励机制;建立绿色金融标准共识;尽快针对本地化比例要求出台广泛适用的投资政策等。
  • 需要有细化的融资目标,以及公平公正的使用方案。针对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达成的每年3000亿美元和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需要制定详细计划和公平公正的使用方案。
  • 需要以数字赋能低碳公正转型,支撑产业合作,降低制度成本,把低碳转型的收益提供给行动者作为激励。
  • 呼吁国家以更强的领导力深化多方合作。通过开展合作试点,在规则、标准、技术、融资等领域达成共识。

绿色转型的定力源于对科学的认知,对全球的责任,对新兴产业的远见,落实到对战略目标的坚守;绿色转型的韧性源于对困境的正视,对全球和区域、长期和短期利益的权衡,落实到对共赢机制的共同创造。

此时此刻,全球绿色转型比起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领导者带领大家提振雄心,保持定力,克服困难,坚韧向前。展望未来,让我们以合作创新代替对抗,用携手行动证明——气候雄心并未退场,它需要的是更为智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503/content_7009730.htm

[2]https://www.wricitiesindia.org/content/electric-mobility